首页 > 资讯 > 官海沉浮全文(梁安邦洪有兰)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梁安邦洪有兰全文阅读

官海沉浮全文

《官海沉浮全文》

江洲书生

本文标签:

以梁安邦洪有兰为主角的都市小说《官海沉浮》,是由网文大神“江洲书生”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一个九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自愿回到家乡,立志用自己的知识报效家乡,由此踏入仕途,开始了他人生之路,一条身不由己施展抱负之路。...

来源:cd   主角: 梁安邦洪有兰   时间:2023-11-13 05:27:12

《官海沉浮全文》小说介绍

梁安邦洪有兰是《官海沉浮》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江洲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他才说自己不会抽烟,放在他那,是浪费,不如请马书记消灭。这样做他可是从湖东大队回来的晚上苦苦思索了半夜才想到的法子,当时也想到了这会不会是被马书记认为自己拍他的马屁,但自己确实不想得这份非劳动所得,反正公道自在人心,本就是因马书记所得,依旧归马书记得去也说得过去,这样,几天来得的烟转手仍然回到了马书...

第7章


一连几天,他跟着马书记几乎跑遍了整个龙墩镇,全乡一十二个大队跑了有水库的十个大队,对全乡的水面情况基本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发展全乡的渔业充满了信心。

可是万事开头难,要想打开局面却不是那么容易,有谁能认识到这里面蕴藏的价值,又有谁具有目光敢投资进来?

二哥要不是他节衣缩食把课外打工省下的钱寄了100块并且保证技术和购买鱼苗的钱他可以出面赊欠一部分,最主要的是开头投入的钱少真要亏了也不过是几个月赚的钱打算那几个月白做了,而今不同,要投入一下就是几万,几万块钱对乡下人来说差不多是个说出来都要吓人一跳的数目。

他没有眉目,好在更没有人催,马书记在带他跑完全乡的水库后,只跟他说把这几天跑的情况写个总结,就是马书记不说他也想写的,不管能不能实行心中的想法总得要让人知道。

其实如果有一定的魄力还是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面的钱途,问题是他自己只有嘴上说说的前景暂时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事实让人信服,再说得好听,他一个嘴上没毛的年青小伙子也很难让人一时间把宝押在他身上,确实是押宝,几万不是赌还是啥呢对乡下人来说。

这期间对他也是一种训练,进入社会的适应训练,从小到大,他接受的教育都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得,不是自己劳动所得来的东西拿得不安心,可这几天所看见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彻底颠覆了这种理念,不但可以得,而且得得理所应得,反而是不得才是不合情理。

第二天从南湖大队回来,下车他主动帮马书记拿着公文包上去,说是要上楼到办公室去顺路,同时很巧妙的把自己那条烟用包挡着,出办公室时那条烟一道留在了书记办公室,用这种方法他摆脱了这不和他理念的做法,马书记有次含蓄的对他说小梁侬的烟忘了拿。他才说自己不会抽烟,放在他那,是浪费,不如请马书记消灭。这样做他可是从湖东大队回来的晚上苦苦思索了半夜才想到的法子,当时也想到了这会不会是被马书记认为自己拍他的马屁,但自己确实不想得这份非劳动所得,反正公道自在人心,本就是因马书记所得,依旧归马书记得去也说得过去,这样,几天来得的烟转手仍然回到了马书记手里,他仅仅得了那一条,总不能另外找借口上马书记办公室,至于马书记家更不好进,马书记的老婆在粮站上班,一家人就在粮站住,粮站虽跟镇政府不远,可要巴巴的送条烟过去,那就真的是拍马屁。

没两天,他把几天下乡的总结写了出来,拟了个题目叫农村发展的因地制宜性,他认为本乡的水资源丰富,是太湖同一水质的水资源,镇里要大力发展养殖,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做文章。

从水库养鱼开始逐步发展立体养殖,旅游开发,本乡工业基础落后,交通不具备优势对外招商引资没有吸引性,光靠农业收入不足以致富,这几年外出打工仅仅是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浪费的情况,且是目前政府自身无力引导农民致富民间自发自主寻找致富的路子。

立足本乡的实际情况,他提出做水资源文章,以点带面带动全镇老百姓致富,这方面临乡湖沿镇就是例子,这几年湖烟镇搞珍珠养殖经济大步发展远非龙墩镇可比。

他通过四姐夫了解到湖烟镇的珍珠养殖是由民间自发搞起来的,最开始是周大新一个人在自己村里的小水塘养,跟二哥承包水塘养鱼一样,规模不大,慢慢的很多人看到养殖珍珠能发财,有钱赚谁不干,养珍珠的人自然多了起来,当然其中镇政府起的助力不可忽视。

首先是政策允许老百姓自己搞,再次贷款优先方面做得非常好,政府出面要信用社营业所给与贷款方便,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养殖事业至关重要,刚起步的都是资金缺乏,手里头没钱啥都不好做,再好的想法也只能待产腹中。

今天本乡的情况就好比当年周大新养珍珠,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就好办了,大家看到人家赚了钱还怕不跟上,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不愁没凤凰,到那时镇里的一无所值的水面真正是聚宝盆带动全镇的发展。

马书记看了他的总结还真认认真真的放在了心上,没几天把他叫了去仔细的问个清楚,看来马书记也想把龙墩镇搞上去,这也很自然,马书记不过四十多岁还有进步的空间,再说为官一任谁都想干点成绩出来,有人送你万民伞总比不送好。

事实上他的想法很是切合龙墩镇的实际,不然以马书记多年在基层的经验还会把他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写得东西放在心上,再说了解他的一些过去知道他写的这东西不是他一时的冲动看样子人家四年的大学并不是虚度确实学了点东西回来。

跟洪书记谈的一样他对马书记所问的也不敢下保证,养鱼要上年的时间这期间发生的变故太多谁也保证不了一年后成功只能说他对技术方面除了他还有农学院的养殖基地会给他帮助应该没问题,至于他个人的经验又把在渔场实习半年的事提了一下还是有点,现在的问题是谁能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有一个带头的人万事就好办了。

马书记对他的回答基本上跟洪书记的反应一样,是啊,在农村一下子拿出几万谁有这个胆量,何况是没有十足把握的事,万一亏了死的心都会有了,马书记没再就这事跟他多说,镇里的防汛工作紧跟着而来。

他作为镇里的书记要负责全镇的防汛安全,整天就只见他带着人往下面跑,自己的蹲点湖东大队叫了他代替临时在那里二十四小时跟踪汛情随时汇报。他这一段时间基本就吃住在夏支书的家里。

夏支书家的房子跟他家的差不多,只是他家是土砖建的,夏支书家是青砖瓦房,窗子用了这几年流行的玻璃,洋气多了,房间里也亮堂多了,不像土砖建的房子没办法用玻璃,仅仅是用块土砖竖起来留个小孔透光,家里面也倒了水泥地面,水泥建筑还只这两年在乡下兴起,看样子夏支书对接受新鲜事物跟一般的乡下人不一样,毕竟是当书记的人眼光还是能紧跟得上时代发展。

夏支书的家不在他前次跟马书记去的村子上,大队部所在的村子叫下王家边,路过的另一个大村子是上王家边,小王就是下王家边的,两个村子占了湖东大队的一小半,两千多人。

奇怪的是解放后支书没在这两个大村子里产生过,倒是在象夏家这样的小村子换来换去的,到了夏支书手里支书稳定了很长时间,老支书当了十多年了,在全乡的支书里资格算是最老的,对这样的老支书镇里的领导都很尊敬,怪不得马书记对他跟一般的大队干部不一样,那是格外的亲热。

夏家在下王家边上边,隔在上下王家边中间,说是中间其实相隔很远,到上王家边沿大路过湖堤再走一段路就到了,下王家边走大路比小路要弯上老一段路,小路从村子间的水稻田的田埂上爬过一块坡地就可以。

他在湖东的主要任务就是观测每天东湖大坝的水情,一有危险立即报告给镇里,一般来说,大水还未有成灾的苗头,远未对大坝构成威胁,能每天守在湖东就算不错了。

可他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热血青年,对工作那是百分百的认真,而且通过自己的实地观测也好对太湖的水情做到心中有数,要想养殖,防范自然灾害是重要的一环,不然大水一来自己却毫无措施那不是一年的辛苦白费了。

马书记现在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他自是要全力以赴,每天清早要到大坝上去看看,记录今天的水位,以大坝为参照物。

在大坝上走了一转他再回夏支书的家里吃早饭,吃过早饭去大队部,中午在大队部坐坐,临到中饭是到大坝转转看看记录中午水位,吃过中饭有空一道大队部坐,傍晚再次转到大坝看看,记录水位,一天三次,每次变化一清二楚,大水每天水位涨多少落多少一目了然。

这是他在湖东每天要做的事,开始两天大队的干部大都跟着他这样每天跑,可大队的干部大都是有家有业的人,田地的事正忙,不可能每天那么多的人跟着他跑。

这也不现实,大队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农活全靠这根顶梁柱干,何况很多人对他天天这样做不以为然,他就跟夏支书提出大队部不需要每天安排几个干部跟他,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大队上十个干部每天跟一天,十天才轮到一次。

这样两不耽误,水情可以观测,大队干部的地里庄稼活可以及时干好,他自己也是农村里出来虽说老细极少下地里干活但对田地里的事并不陌生,这时地里的棉花要打药剪枝除草是个费功夫的活田里的水稻要及时打药跟着车水,农户里活计可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事情做,就连冬闲也有事情去做,比如国家一般会安排这时候修坝修水渠修路等,这些工不安排在农闲时出哪还有时间,这就叫合理安排不误农时。

对他这样安排,夏支书自然举双手赞成,说实在的这安排夏支书可不敢提出来,他虽然年轻到底是代表马书记在湖东蹲点,没事倒好说话一有事这干系可脱不了,到时官话打下来,是自个小家里的农活重要还是国家的利益要紧,这种时候全镇干部都在一线防汛,防汛工作高于一切,谁也不敢大意。

可他认为不必如此大张旗鼓,防汛不是一天两天,大队干部除了国家还有小家,在不耽误防汛工作的情况下也要照顾小家庭,这是人之常情,其他的干部不再说不以为然的话,排定了跟着他跑的顺序,轮到跟他的人每天清早就到大队部报到,整天跟他。

另派个人跟他一者怕有事他不熟悉地方给耽误二者有事也好有个跑腿的传个话叫个人什么的总得有个人干,为了稳妥起见,夏书记另外安排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做联络员跟着他,每天有三个人在大坝上,应该说就是有事也可及时应付。

这样他每天在大队部·大坝·夏支书家三点一线跑,夏支书王大队长有空就跟着跑跑,到大队部坐坐。

这天傍晚,他跟夏支书在大坝上转了一圈,回到大队部坐了会一道回家,夏日的夕阳,慢慢褪去了它的火气,灿烂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落在人间的却是它那幅鲜丽多姿的华景,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古人的诗句固不欺后人,站在大坝上更是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诗句的美妙。

回家的路上,身影横斜,拉得老长老长,红霞映照下田地生机盎然,穿行其间的他宛然画中,久违的图画感受是那样的亲切,不由的用力吸吸混合着泥土庄稼的清香感叹的说:“真美啊!”

走在后面的夏支书看着他陶醉的模样似乎也很享受呵呵笑起来:“小梁,侬也觉得俺农村很好吧。”

他很肯定点点头“夏书记,侬不知道啊,俺家就是集洞大队的,俺可是实实在在的农家娃。”

夏支书哦的一声:“小梁,听说侬是自己要求回乡下的,是不是觉得乡下比城里好啊。”

他很认真地回答“好不好,俺真没考虑过,当初上大学时就想着学点东西回报家乡,所以一毕业就回来了,其他的还真没多想。”

“这样----不觉得可惜?人家上大学都是想着法儿跳出农家门,侬倒好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他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着:“可惜么,俺倒不觉得,只觉得这广阔的农村真是俺施展拳脚的天地。”

夏支书赞许的点点头:“要是大学生都能象侬这样想就好嘞,农村多广阔,就要侬们读书的人来改造。”

他也赞同的点点头:“嗯,不过不是改造,是开发、发展。”

小说《官海沉浮》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